首页>书库>红楼春>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妲己褒姒

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妲己褒姒

  “看著清減瞭些,其他的,倒是沒怎麼變化。不變的好啊,以不變,方能應萬變。”

  林如海自船上見著賈薔,待其禮罷,上下打量一番後,微笑道。

  師徒二人並無多談,林如海被賈薔攙扶下來,卻也無一些人意料的那般意氣風發,甚至看不出許多高興來。

  清癯的臉上,是一如既往見的淡定從容。

  身子骨,也仍是那般瘦弱……

  見他如此,滿朝文武心中大都不約而同的響起一個詞:無(屠)雙(龍)國(惡)士(賊)。

  他們自忖,若換做是他們,一朝得志,天下權柄就在眼前,無論如何,也做不到這般淡然。

  而林如海見王公勛貴乃至皇太後都前來迎接,眉頭微微皺瞭下,在與尹後見禮罷,看著賈薔輕聲問道:“怎搞出這麼大的陣仗?也不怕讓人說招搖。”

  賈薔卻淡淡一笑,目光掠向面前的文武百官,緩緩道:“先生,今時不比往日。彼時弟子惶惶如喪傢之犬,分明立下不世功,卻因功高難賞四個字,難容於昏君之前。如今江山在我,誰又能說甚麼?”

  林如海自然明白賈薔為何弄出這般大的陣仗,這是與他奠定天下元輔的威望和高臺,唯有如此,賈薔離京後,他才能坐鎮神京,操持住天下權柄。

  聽聞賈薔之言,連百官都無人反駁甚麼。

  倒不是大燕不養忠義之士,隻是近大半月來,“養廉田”三個字著實讓大多數天下官員心神蕩漾,難思其他。

  便是有人恨賈薔入骨,也明白此時罵的再難聽,也不過枉做冤死鬼,所以一時間,似賈薔的威名已足以震懾天下,滿朝文武,竟連一個罵他猖獗的人也無。

  但賈薔和林如海都知道,這些都是虛火……

  “薔兒,汝道己之作為,非是為瞭圖謀皇城裡那把椅子,隻為炎黃之氣運。天下信你者,寥寥無幾,畢竟江山如此多嬌……但為師信你,信你之志願,不在權勢之欲。你又豈可如此自傲,迷失於權勢之惑?需知初心為始,正覺為終。”

  聽聞林如海之言後,當著當朝皇太後並文武百官的面,賈薔以大禮跪拜下,謹領教誨。

  見此,滿朝文武,並尹後等,無不駭然。

  這一跪,就將林如海的地位跪上瞭天際……

  皇城,太和殿。

  盡管賈薔不喜歡皇城,但今日這個場面,又豈能在西苑山水亭臺間完成……

  見殿上,除卻賈薔的王椅外,還設瞭一把太師椅,單為林如海所備。

  林如海又怎會落此話柄?

  便是尹後好言相勸,亦婉拒之:“若是在上書房、養心殿等地,臣愧領也就愧領瞭。此等大殿,舉國之盛事,豈有人臣落座之禮?”

  幾番禮罷,賈薔立於禦階上,面色淡漠的掃視一圈後,道:“原先本王是想請先生登太師位,總領天下軍國大政。隻是先生為避嫌,不肯逾越。其實先生於本王,又豈止有教化之功?本王落於賈傢時,自幼高堂早逝,而賈珍之流權貴紈絝子弟,長於偷雞摸狗,短於做人。本王隨之習瞭一身的臭毛病,連心也是孤寒的。後得幸遇先生於揚州,不以本王鄙賤,日夜教誨,愛之更勝骨肉血親,後來,更將獨女相許。先生之才,高於九天之上。先生之志,皎潔如昊天明月。

  都道本王走到今日,必將成為孤傢寡人,但本王如何會走上古之帝王的老路?本王還是那句話,到瞭今天這一步,隻為開海。凡有志於開海拓疆,為社稷謀萬古之基業者,皆為本王同黨!而黨魁,便是先生。

  今後本王將全力對外,大燕國內之事,皆由先生、太後娘娘並諸位大臣們負責。先生之言,便是本王之言。先生之鈞旨,便是本王旨意。

  從今日起,先生便為軍機處首席大臣,禮絕百僚,文武諸員當深敬之。”

  暫代元輔的呂嘉這一刻甭管心裡是否在滴血,可體面功夫絕不會在這一刻落下,一連串的歌功頌德之言雪花一般灑滿大殿。

  他說的毫無障礙,因為這些話的確都是林如海過往的功績。

  隻是僅僅在一年前,呂嘉說的話可不是這些。

  那時,罵林如海師徒最狠的,就是這位呂伯寧,也因此入瞭韓彬的眼……

  此事賈薔和林如海當然一清二楚,隻是兩人誰都沒有想到,這位韓彬中意的忠厚老實人,如今會變的如此乖覺……

  但也都清楚,一旦勢衰,跳出來狠踩一腳的,也必是此人。

  當然,隻要一日天下大勢在手,此人便是天下最忠誠的忠犬!

  ……

  西苑,寶月樓。

  “先生看到瞭,除瞭一個呂嘉外,文官裡對弟子親近的,幾乎再無一人。”

  午膳席上,賈薔同林如海埋怨道。

  高臺前,尹後微笑道:“已經很不錯瞭,太平年景,文官對君王甚麼樣的姿態,你又不是沒見過。”

  賈薔“嘖”瞭聲,道:“就是白瞎瞭那一億畝養廉田……”

  林如海一眼看出瞭賈薔的遮掩,好笑道:“你也莫得意。你雖拿這麼多荒地,去誘得大燕最富有的人出去開拓,可這裡面的問題還很多。人傢也不全是傻子,上趕著給你出錢出力。”

  賈薔登時嘿嘿樂瞭起來,道:“還是先生瞭解我……是,裡面還有很多問題,不過再大的問題,隻要他們肯出去都值得!若是咱們德林號,或是朝廷下個開海令,那就要由咱們來擔負起路資、糧種、農具等一切負擔。

  可是由官員們自己派人前往,咱們非但不用花費太多銀子,還能大賺一筆回回血。

  這一二年來,快虧的吐血瞭。再不回點血,都快支撐不下去瞭。”

  林如海呵呵笑道:“所以眼下小琉球的工匠們不斷的派去爪哇,去采礦煉鐵,打造農具?島上財政的確已經有些吃緊瞭,原以為你是要白送給他們……”

  賈薔笑道:“把我賣瞭也送不起!”

  林如海飯量不大,吃瞭一碗碧梗米後,就放下瞭碗筷,問賈薔道:“大燕境內,你準備如何個章程?也像小琉球和爪哇那般麼?”

  賈薔搖頭道:“不,大燕一切不變,照舊推行新法就是。小琉球和爪哇不同,那兩處都是新地,隨便去折騰。

  大燕體量太大,最重要的就是安穩。二十年內,能遷移出去一千萬人就算瞭不得瞭。可隻要保證大燕太平安穩,糧米衣裳不愁,以億兆黎庶為本,二十年內,能再生出億兆人口來!

  這億兆百姓,一來可以源源不絕的出去開海。二來,可以消化海外封地種出來的海糧的糧米、甘蔗、香料乃至各類礦石、肉類等等,這個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所以大燕越安穩,百姓越富庶,海外的封地才會越繁榮。”

  一直靜靜坐著的尹後笑道:“我大燕如此廣博之江山,隻要不出現天災和人造成的巨禍,還需要從海外運這些?”

  賈薔道:“大燕就算有,也不足以支撐起億兆百姓都過上好日子。哪怕夠,將隻剛剛夠,很是拮據,價錢自然也會很高。但若是將海外的糧米各式貨物大量運進來,大燕的子民就能真正享受生活。譬如那白糖,尤其是西洋雪花洋糖,即便是富貴人傢都吃不大起。可是待小琉球、爪哇的甘蔗園建起興盛後,我可以保證,就是尋常百姓人傢,也吃得起那些白糖。

  這隻是打個比方,總之,盡我所能,讓華夏百姓的日子不再那麼苦就是。不要輪回過去’興,百姓苦。亡,百姓苦‘的混帳忘八日子。”

  尹後聞言,眸光似水一般看著賈薔,輕聲道:“王爺這樣一說,本宮就明白瞭,果真是偉業。”

  賈薔幹咳瞭聲,眼睛都不敢往林如海處看瞭,道:“先生,待接見過諸國來使後,弟子將奉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南巡天下。一個省一個省的過,去召見各省、道、府、縣的官員,並將養廉田親自發放下去。目的就一個,安穩天下大勢。一直到福州,送宗室諸王公出海,再去見見林妹妹她們,怕是要在路上過年瞭。對瞭先生,姨娘和安之怎未帶回來?”

  林如海對賈薔、尹後之間狗皮倒灶的破事縱是不喜,也不會去指責甚麼。

  若收一太後,就能減少萬千殺戮,平穩天下,他又能說甚麼?

  因此隻作不知。

  他頓瞭頓,溫聲道:“安之明年就要入稚學瞭,島上操辦的那一套還是很有意趣。你讓島上德林軍的血脈子嗣和農夫、匠人們的子孫同崢兒他們一起上學,這個法子很好,安之也該如此,可以早些知道世間之不同百態。”

  賈薔笑道:“姨娘能同意?心裡怕是罵瞭我不少回,哈哈!不過孩子們的確不能長於深宮大院和婦人手中。”

  尹後在一旁唏噓驚嘆道:“你就不怕出點閃失?”

  賈薔無所謂道:“不摔摔打打磕磕碰碰的,又怎能真正長大?再者也會一直有人看著,不會有危險的東西。”

  林如海道:“眼下已是八月,接見完諸國來史,怕都要九月瞭。到時候再南巡,一省一省的走下去,怕是一年半載難完事。你要在外面逛上二年麼?”

  賈薔點頭道:“還是有必要的。”

  林如海聞言,沉吟稍許道:“到瞭福州,將你師妹她們接上,一道去走走罷。另外,沿途各省大營要看仔細瞭,莫要出差池。”

  ……

  待林如海回府歇息後,尹後陪著賈薔在海子邊沿著柳堤散步,微笑道:“看來林相仍是不放心本宮呢,是怕本宮不知廉恥,成為妲己褒姒之流。”

  賈薔搖瞭搖頭,道:“是怕我定力不足,沉溺於美色無法拔出……”

  “呸!”

  尹後俏臉上,一雙國色天香的明眸白瞭他一眼,隨後站定腳,看著蕩起層層漣漪的水面,以及不遠處的萬歲山,神情悵然道:“這二年光景,本宮和太皇太後替你安撫外省封疆,趙國公薑鐸坐鎮神京,看著臨江侯他們主持五軍都督府,改革軍務,你先生林如海便可坐鎮中樞,一邊穩定朝政,修補二韓等離去後的瘡痍,一邊又可大肆提拔你們師徒信得過的忠臣。

  二年後,天災邊患早就過去,江山穩固,若是開海之策再順利,國勢昌盛,那李燕的天下,就真的於不見血中易手瞭。

  到那時,你果真能放過小五,能放過李暄?”

  賈薔彎起嘴角笑瞭笑,牽起尹後的一隻手,並未直接回答,而是問道:“如今還在喝避子湯?”

  尹後聞言,饒是心性強大,此刻也不禁紅瞭臉,沒好氣白瞭賈薔一眼。

  賈薔呵呵笑道:“且過上幾年罷,總會尋一出風景秀麗的好地方與他。不管當初他接近我抱著甚麼樣的心思,一路走來,即便有私心算計,但總也有幾分真實友情在的。再加上,你是她的母親,看在你的面子上,隻要他自己不作死,我不會將他如何的。”

  心知賈薔並不喜這樣的話題,頓瞭頓後,尹後岔開話題問道:“近來本宮聽到瞭些不大好的話,還是從武勛那邊傳出來的,你可聽說瞭不曾?”

  賈薔笑道:“是那些酸話罷?”

  尹後提醒道:“如今軍中革新,過去吃慣空餉喝兵血的陋俗被重點整治,斷瞭許多人的財路。偏偏這個時候,天下文官一億畝養廉田的說法蒸騰起來,武勛那邊難免生出不滿。如今京畿重地其實還很敏感,一旦生出亂事來,外省必有野心者聞風而動。”

  賈薔笑瞭笑,道:“放心,此事有趙國公盯著。為瞭壓制此事,老爺子將仨親兒子都趕回老傢看守祖墳去瞭。對親兒子都能如此,若不將外人來一次狠的,他心氣豈能平?”

  “那李皙那邊……”

  尹後輕聲道:“總不能留下大患,他怕是就等著咱們出京後生事呢。若將他交給林相,並不很合適。”

  賈薔笑瞭笑,道:“此事交由趙國公一並處置瞭罷。說起來,他倒還是我名義上的手足,自相殘殺的名義,很不好聽。”

  聽聞“名義上的”四個字,尹後面色微微一變,有些不悅的看向賈薔。

  賈薔打瞭個哈哈,笑道:“是真正的手足,是真正的手足!你是我的堂嬸嬸,行瞭罷?哈哈哈!”